解放校園行動筆記

女學生一個月少游泳一週,付費卻與男學生相同;宿舍分配歧視單身老師;學校不給育嬰假;女學生得經常憋尿;校園同志社團不准成立……。

碰上這些事,只能暗自不爽,卻無計可施嗎?那可不!本書與您分享有效的行動策略。

NT$220

已售完

貨號 BOOK-9789578233683-2 分類

基本資訊

內容

給關心教育的人:閱讀筆記,起而行動 / 謝小芩口述,賴友梅整理

這本書所設定的讀者,或者說可召喚的讀者,應該是大學生及學校老師。對大學生而言,這本書的許多例子展現出學生能如何爭取自己的權益。以兩篇成立性別/同志社團的文章為例,當同志社團在社會上仍備受污名的狀況下,學生們很聰明地綜觀情勢,思考用什麼策略切入會比較有幫助,而後發動成立社團的行動策略。例如,先找到一群志同道合互相學習打氣的夥伴,爭取成立觀察社團,以標榜學術為特色,而且找到支持她/他們的老師,得到協助。在〈自在游泳、公平收費〉一文中,學生也採取很多策略,不論是從修課開始,透過 BBS 的串聯,或請師長協助開公聽會等等,從而爭取合理的游泳月票費用。這些跟校方交涉的往往返返過程,透過細膩的經驗敘述,很有參考價值。

對於校園內的教育工作者,書中也提到幾種行動方式。其一是教師如何協助學生,譬如:在吳政庭文章裡,教師因為協助中輟生,而看到許多校園運作的問題;他所找到的合作夥伴是社工師,同時以嫺熟法規來維護學生權益。在行動過程中,雖然挫折很大,但把經驗書寫出來,呈現行動所可能發揮的作用,卻是十分重要而有積極示範意義的。第二類則是教師怎麼樣在課堂中結合行動,例如:王儷靜的〈在網路上集結與發聲:禮賓十問〉就是一個性別課程融合的行動,老師跟學生共同討論思考如何提問,透過這樣一個實作的課,讓學生有所體驗。而陳俐雯的文章透過與學生一同看見教科書的問題,進而向出版商反映,也是一個把性別議題直接編織在教學中操作的精采行動。

沒有放棄希望,所以不畏衝撞 / 游美惠

我們私底下稱呼這一本書為「解放書」。這一本「解放書」記錄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許多夥伴們在地抗爭的奮鬥史,她/他們從來沒有放棄希望,所以不畏衝撞;她/他們不想隨俗從眾,所以採取行動,並且在行動之中有了更多的體認,現在她/他們將這些體認化為文字,集結成此書呈現在大家的面前。就像本書作者之一的卓耕宇老師在文章中寫到的:「在教育工作場域中跌跌撞撞地走了十年,回首向來蕭瑟處,雖然沒有蘇東坡的『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與頓悟;生命卻充滿著衝撞固守傳統教育價值的系統所留下的跡痕」。

我想,所有曾經衝撞過體制的教育工作者,看到這樣的一段話,一定都心有戚戚焉。翻閱此書的篇章,讓我也不禁回想起自己在教育體制內奮鬥沈浮的過往:曾經我自己也很害怕衝突,非常膽小,總是想要「以和為貴」;但是當我堅持伸張性別正義,卻被別人說「帶頭作亂」、「愛找麻煩」或是「桀傲難馴」、「不識時務」,內心其實頗為掙扎,有時甚至會覺得很委屈的在內心吶喊:「其實我只是不想媚俗,只是想爭個道理和正義啊!」後來,我漸漸發現沒有衝突,很難造成改變;不發出異議之聲,只會讓支配者任意妄為,所以我開始勇敢去抗拒。

雖然還是偶而會害怕,雖然還是常常會生氣,但是我知道「女性主義」就是一種實踐行動,就是一種解放運動,我只有勇敢面對問題、踏出步伐……

更多內容請見《解放校園行動筆記》

推薦

關心性別正義,解放台灣校園,大家一起來!性別平等距離我們有多遠,決定於我們願意為之付出多少的努力。這本書記錄了許多具有勇氣的性別教育者,將性別的知識與理論轉化成行動的力量,具體地改造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有為者,亦若是。

畢恆達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當我開始閱讀《解放校園行動筆記》的書稿,我就欲罷不能。我拿給來師大進修的中學老師們閱讀,測試他們對校園行動的接受度,從他們的表情我知道這本書打動了他們的心。這本書迷人之處在於描述行動者如何在保守的校園環境中匍匐前行與獲得解放的歷程,每一個故事都不斷展現行動者的智慧、毅力與勇氣。行動需要勇氣,行動歷程的書寫與分享需要更大的勇氣。我體會到閱讀的過程,就是一種增能的過程。這本書是bell hooks所言「教育就是自由的實踐」最佳的見證,也是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行動指引。

劉美慧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購物車

解放校園行動筆記

NT$220